临沧南汀河生态保护「昆明滇越铁路遗址」

滇缅铁路忙蚌大桥遗址 赵岗 摄

怒放的野草中,锈迹斑斑的粗大铁链宛然在目,向前延伸看去,一排7个的桥墩在南汀河中静静伫立——这就是77年前未完工的二战滇缅铁路遗址。

“没想到桥墩和铁链还保存得这么完好,这是重要的历史见证物啊!”5月14日,社科专家走进临沧永德县忙蚌村,一名社科专家感叹,如果滇缅铁路修通,那么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将会给当地带来难以想象的变化。

滇缅铁路忙蚌大桥遗址 赵岗 摄

同行的永德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历史上这里曾被称为忙蚌河口,也叫尖山过口。

1937年抗战爆发后,华中、华南大部分城市相继沦陷,广州、武汉等战略要地先后失守,主要沿海港口逐步被侵华日军封锁。当时,国家翘首以盼的军需物资主要从美国用万吨海轮横渡大洋运到缅甸仰光,再用火车转运到腊戍,然后用大量汽车沿滇缅公路运到大后方。

滇缅铁路忙蚌大桥遗址 赵岗 摄

由于汽车运力小、耗时长、成本高,无法保证军需供应,因此,开辟一条连接缅甸和滇西南的便捷铁路迫在眉睫。1938年11月,滇缅铁路开始规划建设。其路线走向为由昆明向西经祥云、弥渡、南涧,跨澜沧江后进入临沧的云县、永德、耿马,再由孟定清水河口出境,抵达缅甸滚弄,继续往南经登尼(新威),最终接缅甸腊戍,中国境内全长860公里,其中永德县境长70公里。

滇缅铁路于1938年12月正式开工,历时4年。当时工程非常大,要求征工30万人。而对临沧来说,8个县中有7个县是疟疾重灾区,死亡人数很多,加之当时昆明已有战事,从18岁到45岁的青壮年差不多有10万人都去充军打仗了,只剩下妇女和孩子。

滇缅铁路修路雕塑 滇缅铁路博物馆 供图

但命令规定每户必须出1名劳工,所以,1/3以上都是妇孺老幼在崇山峻岭间劳动。山里没有路,工具非常简陋,施工环境非常恶劣,有的人在山坡炸石都被老鹰啄瞎眼睛。

因为工期紧,滇西西段临沧段只能沿南汀河修筑,开山凿石、被炮炸死、病死的无数劳工尸体随处可见。

当时修路实景照片 滇缅铁路博物馆供图

数据统计,在滇缅铁路建设中劳工去世人数达10万人,860公里的全程,几乎是路基每延长8米就有1人倒下。没钱做棺材,许多人只能草草掩埋在路基土石之下。他们没有名字,没有墓碑,只能伴随着向前延伸的铁路消失在大山深处。

2年零8个月的时间,30万劳工就完成了60个月的工程量。其中工程典型标志之一的永德段横跨南汀河的忙蚌大桥,桥墩已成,仅待铺设桥梁铁轨。

而滇缅铁路东段除昆明至安宁通车运行外,铁轨最长已铺到楚雄夷平浪,其余路段都完成了路基建设,土石方工程量达60%。

1942年5月,缅甸沦陷,腾冲、龙陵失守,为防日寇沿滇缅铁路进入云南,西段部分已修好的路基被迫炸毁,炮声隆隆,每个人的心头都在滴血。

滇缅铁路只有全线停工,后来大多数路段都被废弃,成为了云南交通活着的历史。指日可待的国际便捷通道因此夭折,临沧境内的忙蚌大桥遗址、大弯江隧洞、白石头河铁路桥墩、南汀河畔的铁路路基等遗址,面对大山和苍穹,无言地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当时修路实景照片 滇缅铁路博物馆 供图

“今天,当地人期盼了77年的铁路‘回归’了。” 永德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经过3年多的紧张施工,大临(大理至临沧)铁路将于2021年建成通车,昆明至临沧3小时左右可到达。

大临铁路是云南省铁路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中缅国际铁路通道滇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北起广通至大理铁路的大理站,经巍山县,跨越澜沧江进入临沧市,再经云县至临翔区。

大临铁路全长202.1公里,总投资为150.47亿元,行车速度160公里/小时。

该条线建成后,将成为临沧的首条铁路,今后全国各地的游客将能更加轻松地去往这片秘境之地,翁丁原始部落、广允缅寺、沧源崖画、鲁史古镇、永德大雪山、漫湾百里长湖以及凤庆石洞寺将可惬意抵达,一个世纪以来让无数代人魂牵梦萦的中缅国际大通道将成为现实。

云南网记者 赵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权责归原作者所有,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传播,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推荐

运动型奔驰gla 200「奔驰e200l内饰」

奔驰GLA在国内上市较早,属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去年GLA完成了换代,里里外外采用奔驰最新的设计,似乎那套全新的内饰就能吸引不少人的眼球,当然,它的改变也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