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军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徐凯悦 王锐涛 胡铖铖 张亮 陈晓东
除了能熟练掌握道路驾驶、高速驾驶、山路驾驶、山地驾驶等基本驾驶技能,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运输旅一营的这一群汽车兵还有自己的“特技”。
小编体验了一把漂移入库,漂移的那一瞬间,真的是有些腿软。
整个过程小编的视角是这样的。
除此之外,通过损毁的道路,通过各种核化生的战场路段,各种小股敌特的袭扰等等,对他们来说也不在话下。
这群汽车兵为啥如此不一样?
他们是一群传承红色基因的汽车兵。68年前,某汽车运输旅一营的前身刚组建27天就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一群志愿军汽车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条“钢铁运输线”,有效地保障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如今,车辆装备多次更新换代,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一营的这群汽车兵依然保持着随时准备出征的光荣传统。哪怕在现在,他们也每天起床就装好背囊,驾车外出训练就携带背囊。他们说,汽车兵随时都可能执行运输保障任务,这样接到命令就可以出发。
“东南方向急需前运一批装备,上级命令我们装载前送……”
接到命令,驾驶员们迅速分散蹬车,检查、启动车辆。
一时间整个车场只听得到车辆启动的声音和对讲机里传来的“准备完毕”的报告声。“出发!”指挥员一声令下,一辆辆满载物资的运输车从车场鱼贯而出,向预定任务地点挺进。
某汽车运输旅一营正在进行紧急出动训练,从接到任务到出动仅用时十几分钟。
这群汽车兵所在的一营,是一支在战火中诞生的部队,组建之初,由于战火的“灼烧”,不少车辆都处于接近报废的状态。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这支汽车部队也伴随国力而成长。车辆从最初的嘎斯车和缴获的敌人车辆逐步更新为解放10B、解放141、平头柴、北方奔驰、斯太尔、豪沃到现在的重装备运输车,运力从仅有2.5吨增长到现在的背着坦克、装甲车轻松驰骋。通讯指挥也从当初的手绘地图到现在的北斗定位导航,极大地提升了汽车部队的运力和保障精准度。
在夜间行驶、道路不熟的情况下执行任务,以前这群汽车兵还会遇到迷路的尴尬情况,但现在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立升级,一营的通信指挥系统也随之换挡提速,这群汽车兵再也没有遭遇这种“两眼摸黑”的尴尬境遇。
以前的汽车兵车开的好就很“牛”。随着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汽车兵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某汽车运输旅一营的这群汽车兵就是装备更新换代之下诞生的“新”汽车兵。
他们能“见招拆招”,生擒敌军。一次演习中,汽车一连排长李鹏程发现一名疑似蓝军的可疑人员。几番对话中,李鹏程发现该可疑人员支支吾吾,连口令都答不上来。李鹏程顺势将其抓捕。经询问,捕获的这名战士就是“蓝军”120火箭手,就是他刚才参与了对李鹏程所在车队的袭击。紧接着,李鹏程组织力量趁势对周围环境进行搜索,又成功驱离敌另外三名火箭手,清除了这一路段的敌火力点,为后续部队扫清了障碍。生擒“蓝军”火箭手使大家士气大振,同时也创造了汽车运输部队第一次擒获蓝军的记录。
他们当中的炊事员也能上战场。在一次联合军演中,因为任务繁重、人手不足,一营司务长、四级军士长贺富国除了担负参演官兵的伙食保障任务,还要驾驶车辆参与演习。为此,贺富国加班加点、刻苦训练,白天练驾驶,晚上练炊事物品配载集装箱吊卸。半个多月下来,贺富国从130斤瘦到110斤,他训练车的里程表也足足增加了3000多公里。经过不懈努力,贺富国不仅高标准完成了参演部队伙食保障任务,还有效提升了炊事班野战条件下自我保障能力。
他们当中的驾驶员也是维修员。2014年,一营的战士史学海跟随马里维和执行维修保障任务的过程中,车辆突然损坏。他当机立断,凭着在日常训练中积累的过硬的修理技术,用一辆报废车上的零件拯救了故障车辆,让整个车队脱离险境。
68年以来,他们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从朝鲜战场上带下来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68年以来,伴随着国力的发展,他们的装备更新换代,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出色完成“先行—2007”“和平使命—2009”“火力—2015•青铜峡D”“跨越2015•朱日和F”“跨越2016•朱日和B”等大型演训任务,并荣立集体二等功。
上车能驾驶、下车能战斗、带队能指挥、故障能排除……不愧是“新”汽车兵!
(央广军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权责归原作者所有,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传播,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